最新訂單:
城隍廟
“到上海不去城隍廟,等于沒到過大上海。”可見老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。城隍是道教中城市的保護神,相傳明永樂年間(15世紀初)上海知縣張守約將方浜路上的金山神廟(又名霍光行祠)改建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城隍廟。1926年重建,殿高4.8丈,深6.33丈,鋼筋水泥結(jié)構(gòu),而彩椽畫棟、翠瓦朱檐,規(guī)模大增??箲?zhàn)后,為與新城隍廟(原址在金陵西路連云路口)相區(qū)別,故稱老城隍廟。
老城隍廟藝術(shù)競技館,內(nèi)有斗雞表演、雜技表演及霹靂書法等“中華一絕”的民俗藝術(shù)。
順路走走:豫園地區(qū)除道教老城隍廟外,還有佛教的沉香閣、伊斯蘭教的小桃園清真寺、道教的大境關(guān)帝廟和天主教的若瑟堂。
傳說
上海城隍廟歷史悠久,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觀之一。老城隍廟里供奉著3個菩薩,即護城神秦裕伯、霍光、陳化成。關(guān)于他們的傳說不一,版本很多。
就說那秦裕伯,一種說法是元末明初,這位被稱為“智謀之士”的上海人,為逃避亂世,辭官回到了當時還是個小縣城的上海。明朝開國后,朱元璋多次請他出山,才應(yīng)允入朝。秦裕伯是前朝老臣,又精于世道,很受皇帝重用。朱元璋在他死后封他為上海“城隍之神”。
還有個版本是,秦裕伯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,曾在上海住過。傳說他是一個孝子,因其母感嘆未見過金鑾殿,故專門建了一座像金鑾殿的建筑。后被人告密,皇帝派員來查,他就連夜將殿改成金山神廟,躲過了一場災(zāi)禍。清軍南下時,原準備屠城。行動前夜,清軍將領(lǐng)夢見了秦裕伯,秦警告他不準殺人,這才沒敢下手。因秦裕伯“顯靈”,救了上海百姓,故被列為城隍爺。
霍光是東漢時期鎮(zhèn)守疆土的將軍。永樂年間,上海縣正式建城隍廟的時候,知縣將位于城中心的霍光行祠遷此。
使上海人真正頂禮膜拜的是第三位城隍爺陳化成。1937年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市民從“陳公祠”中請出了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(zhàn)爭中在吳淞炮臺戰(zhàn)死的江南提督陳化成的神像,供奉在大殿后進,表達了上海人民的抗戰(zhàn)決心。
城隍在道教中的意思是指城市的保護神,可見老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。
至于那城隍廟隔壁的豫園,據(jù)說是永樂年間一個在四川任布政使發(fā)了跡的上海人潘允瑞為愉悅老親修造的一個花園。乾隆年間,豫園賣給了城隍廟,改為它的“西園”,園中重建的湖心亭和九曲橋都很有雅趣。
所在地:上?! ?br /> 地址:上海市黃浦區(qū)邑城路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