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訂單:
唐卡,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,在西藏人與他們的牲畜在遼闊而荒涼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時,裹成一卷的唐卡成為他們漫漫長途中隨身攜帶的廟宇。
6月1日上午,“心靈歸故鄉(xiāng)·隨身攜帶的廟宇——青海省黃南州熱貢藝術特展”在陜西歷史博物館東展廳拉開帷幕,唐卡、壁畫、堆繡、雕塑、石刻等130件(組)藝術珍品將與觀眾見面。
熱貢三絕:唐卡、堆繡、泥塑
熱貢藝術是我國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流派,肇始于十五世紀,主要包括唐卡、堆繡、泥塑、木雕、建筑彩畫、圖案等多種藝術形式,因發(fā)祥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隆務河流域(藏語稱“熱貢”,意為“金色谷地”)而得名。
數(shù)百年來,熱貢人民傳承著從宗教寺院走出來的民間佛教繪塑藝術,其從藝人員之眾多,群體技藝之精湛,令世人嘆為觀止。唐卡、堆繡、泥塑被譽為“熱貢三絕”,熱貢也因此享有“藏畫之鄉(xiāng)”、“唐卡藝術之鄉(xiāng)”、“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地”的美譽。燦爛的熱貢藝術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枝瑰麗的奇葩,也是藏族不同地區(qū)之間、藏漢民族之間文化交相輝映的產(chǎn)物。時至今日,以唐卡為代表的“熱貢藝術”,已成為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(chǎn),被列入世界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
參觀完展覽“把博物館帶回家”
本次展覽精選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熱貢藝術館館藏唐卡、壁畫、堆繡、雕塑、石刻等藝術珍品130件(組),許多是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和出自國家級大師、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之手,皆為難得一見的藝術佳作。
展覽內(nèi)容分七部分:“一見如故觀世音”、“吉祥第一 —— 度母的春天”、“神仙難移金剛杵”、“實相非相見如來”、“蓮花誕生的香巴拉佛國”、“十相自在曼陀羅”、“一筆一畫一生”。
展覽藝術設計大氣新穎,民族特色、地域特色鮮明濃郁,圍繞展品深入淺出地闡釋藏傳佛教文化藝術知識,向觀眾展現(xiàn)藏地文化的博大和藏民族藝術的精妙。希望觀者能賞其美,識其真,品其華,充分領略祖國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藝術的魅力。
在展廳一側,還設有“把博物館帶回家”展柜,觀眾可在此挑選唐卡明信片、裝飾品,并有唐卡體驗包,使觀眾更深地體驗到熱貢藝術的魅力。
據(jù)了解,此次熱貢藝術特展將展出至7月20日,是由陜西省文物局、青海省文化與新聞出版廳、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辦,陜西歷史博物館、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體育局、熱貢藝術館承辦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