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訂單:
邯鄲特產有哪些,有什么可以送人的邯鄲特產?
1.女媧核桃油
女媧故里—涉縣涉縣位于太行山東麓,河北省西南部,晉冀豫三省交界處,隸屬河北省邯鄲市始建于北齊,是神話傳說中女媧氏 " 煉石補天,摶土造人 " 的地方。1937年,八路軍挺進涉縣開辟抗日根據(jù)地。“邯鄲涉縣”因氣候獨特、環(huán)境清新、無污染,其生長出的核桃本身具有無可比擬的純天然、綠色有機食品的特性,素有“中國核桃之鄉(xiāng)”的美稱。核桃油營養(yǎng)物質豐富,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,這此脂肪酸組成合理,油酸、亞沒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0%以上,是人體的重要生理性物質,它能促進卵磷脂合成,加速膽固醇排泄,并作為合成前列腺素所必需的前提物質,降低血栓的形成,血小板的粘結以及血漿膽固醇與甘油三脂,保持皮膚微細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及保護皮膚免遭射線所引起的損害,對動脈硬化、高血壓、冠心病以及老年人抗衰老,促進兒童智力發(fā)育等有良好的效果!
2.武安紅谷小米
武安歷史悠久。境內“磁山文化遺址”中發(fā)現(xiàn)的粟和雞的炭化標本,是迄今世界上人類種植、養(yǎng)殖的最早實物證據(jù),距今已有7500多年。武安是紅谷小米的發(fā)源地,武安紅谷小米營養(yǎng)價值極高,蛋白質含量特別高,高于大米和玉米,粗脂肪含量略低于面粉,十倍于大米,氨基酸種類齊全,特別是人體所需要的色氨酸、蛋氨酸的含量很高,每千克小米中含色氨酸、蛋氨酸,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!
3大名香油
大名小磨香油生產在清代光緒四年(1878年)開始在大名縣城出現(xiàn),第一家作坊的主人是南關回民楊殿魁,他由作勤行生意改為磨香油。當時他從山東東昌府請來一位磨油師傅,合伙在大名城內西街(門票)(與羊市街口相對處)開設了香油坊。此人極善經營生意,除每天走街串戶零售香油,他還天天往飯鋪、包子鋪賒銷送油,給各鋪立下賬冊子,定期算賬。這樣一來,小磨香油在大名逐步普及開來。尤其是回民,大多是用香油調味。售油量由少到多,每天可售出六斗芝麻的香油(每斗芝麻二十四斤)。楊殿魁家靠經營小磨香油賺了錢,磨油技師干了三年要辭業(yè)回家。走時,楊殿魁帶著禮物盤費一路送行。磨油技師受了感動,至半路途中,技師將磨油秘訣告訴了他,只有兩句話,即:“餾到的芝麻,攪到的油”,就是炒芝麻后要用木掀揚涼,芝麻越涼越香;攪油時要攪熟,越熟出油越多。楊殿魁回來后,掌握了技術,就獨立經營小磨香油坊!
4廣府酥魚
永年比較著名的是廣府酥魚,廣府酥魚歷史悠久,是地方傳統(tǒng)名吃。 1961年,毛主席視察邯鄲時,地委食堂小張師傅做了兩樣酥魚。毛主席品嘗之后,贊不絕口,給了很高的評價,認為魚骨是磷、鈣最多的物質,過去白白扔掉, 十分可惜,如今變成了可口的食品,供人吸收,山珍海味,在營養(yǎng)價值上,也不過如此。接著把帶來的廚師留在邯鄲,學習酥魚制作技術。
毛主席的廚師會作酥魚的消息傳開后,在北京引起了很大反響,不久便傳上社會。有一段時間,在北京吃飯,倘沒有廣府酥魚上桌,便好象炒菜不放鹽,畫鳥不點睛似的。據(jù)說國外許多高級貴賓,也派廚師來北京專學酥魚技術。廣府酥魚選取廣府護城河優(yōu)質鮮活鯽魚、食用油、糖、姜和各種名貴調料配制而成,該產品色鮮味美、骨酥肉嫩,本品高蛋白、低脂肪,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,尤其含鈣量極高,久吃不膩,常食能補鈣、健腦、壯筋、強骨,攜帶方便,是家庭生活、宴請賓客、走訪親友的最佳選擇。
5杜山竹驢肉香腸
"杜山竹"驢肉香腸是邯鄲永年縣的風味特產。杜山竹驢肉香腸已有近百年歷史,清朝末年,冀南一帶蝗旱為災,赤地千里,民不聊生,百姓逃荒,十室九空。在逃荒人流中,有一家飯店掌灶師傅叫杜山竹,素有鹵肉、灌腸好手藝,來到了臨洺關。 那時,臨洺關還是個人口較少的小鎮(zhèn)子,南大街有一家經營多年的驢肉鋪,掌柜的姓郭,從幼年接受了祖上傳流下來的熏肉技術,經他在配料、火候上的加工,煮出來的驢肉在冀南一帶享有盛名,煮多少當天賣多少,生意興隆,暢銷各地。特別是驢板腸,又香又爛,肥而不北東街口,也有一家驢肉鋪,掌柜的姓韓,他煮出肉來,十天半月賣不出去,盡管在香料、加工、火候上打主意,想辦法,仍然很少有人問津。他眼看著郭家生意興旺景象,心上憋著一口悶氣,也無可奈何,只好埋怨自己命窮。杜山竹師傅流浪到臨洺關,從郭家鋪前經過,聞到一股撲鼻肉香,案前圍著一伙顧客爭相購買,杜師傅雖然沒有品嘗肉味,但卻知道掌柜的是鹵肉肉高手,等顧客走后,便走進肉鋪,與郭掌柜閑嘮,問煮肉下料之事。郭說:"這是祖?zhèn)靼倌昀蠝?,不需加啥香料?quot;山竹知道這是打發(fā)外行的話,郭掌柜哪里知道這是班門弄斧,山竹也不便多問,話不投機,便起身走出了肉鋪。當走到北東街口韓掌柜的鋪子前時,又有肉味撲鼻而來,可一個顧客也沒有,二人便慢慢攀談起來,韓掌柜吐露了財運不佳,營業(yè)一直追不上郭家的憤懣之情。山竹說:"我可以叫你在肉食業(yè)上奪個狀元。"韓掌柜問明山竹來歷,大喜,原來是同行,便留山竹在家中寓居,由山竹教授灌驢腸的技術。山竹先把驢肉洗凈,吹起晾干,把煮熟的肋肉剁成肉末,再用肉湯調和粉芡,加花椒、茴香、沙仁、陳皮、肉桂、丁香、姜末等香料,用白油和肉末、粉糊一起調拌,然后灌入腸皮中,下鍋煮了兩個小時。出鍋后,果然是見所未見,聞所未聞。灣如新月,粗似兒臂,入口生津,香飄十里,這便是民國初年的永年香腸。后來杜山竹受恩于孟家,彌留之際留鹵肉灌腸配方,后人感激山竹 ,即以"杜山竹"冠名制作驢肉香腸,一是感激山竹留配方造福后人,二是時刻不忘其以紀念之。
6.天下紅辣椒醬
雞澤是“中國辣椒之鄉(xiāng)”,雞澤辣椒種植歷史淵源流長,相傳秦代因瘟疫流行,曾使多人喪生,而常食辣椒者卻免受其害。人們發(fā)現(xiàn)它有防疫除病之功效,便將其移植田間種植。憑借雞澤充足的陽光、優(yōu)良的土質和協(xié)調的水肥氣熱,經過世代的精心培植,辣椒在這里扎下了根,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,優(yōu)化為現(xiàn)在的"羊角椒"。在一千四百年前的隋朝,雞澤辣椒就馳名燕趙大地,到明清時期,已是向宮廷進貢的貢品,是御善房的主要調味品之一。
7五百居香腸
大名"五百居香腸"創(chuàng)業(yè)于清道光元年(公元1821年),原籍濟南府的王湘云來大名謀生,在城內開設了以香腸、熟肉為業(yè)的店鋪,因大名距濟南府約500里,故取名為"五百居"。由于其香腸味道鮮美,成為當時官府佐餐和宴會上不可或缺的上等食品,行銷省府、道衙中。 "五百居香腸"采用傳統(tǒng)工藝制作,使用天然原料精制。其特點:色澤純正、條桿勻稱、炎夏不腐不蛀、肥瘦甜咸適宜、輕滑利口,食之不膩,回味悠久。 "五百居香腸"已成為名貴香腸的美稱。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。是大名人作為迎賓待客,饋贈朋友親人之佳品!
8臨漳扒兔
熏兔自清朝距今歷史悠久,臨漳縣為國家著名“獺兔之鄉(xiāng)”,臨漳的扒兔、熏兔是用享有“兔中之王”美稱的優(yōu)質獺兔做原料,有多種名貴中藥材及香辛料腌制。燜煮等多種工序加工而成。該產品五香脫骨,口感純正,風味獨特,老少皆宜,系純天然綠色食品,是旅游佐餐,饋贈親友,家宴,娛樂休閑之佳品。
9魏縣鴨梨
魏縣鴨梨以傳統(tǒng)的優(yōu)勢和優(yōu)良的品質而名揚海內外,并獲多項殊榮。2001年又被中國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“中國鴨梨之鄉(xiāng)”。自2001年開始,先后獲“河北省優(yōu)質產品”,兩次“河北省名牌產品”,“中國名優(yōu)果品”,連續(xù)五屆中國北方農副產品暨農業(yè)技術交易會“名優(yōu)農產品”,首屆中國國際林業(yè)產業(yè)博覽會優(yōu)秀展品銀獎;魏縣也先后獲得了“河北省優(yōu)質梨生產基地縣”,“中國鴨梨之鄉(xiā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