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訂單:
記得小時候老宅家里有口古井,水質上乘,清透甘甜。每逢一年一度“蒸飯會”的那幾天,爺爺天不亮就打開街門,把家里前前后后打掃的干干凈凈,歡迎鄉(xiāng)黨們來家里挑水淘米泡米“搭蒸飯”。
挑水的人絡繹不絕,家里的地沒干過。
“搭蒸飯”是當?shù)厝藢ψ稣麸埖囊环N說法。“蒸飯會”前一天各家各戶就開始準備,上午泡米、泡豆子和荷葉,下午將泡好的米、豆子放到鍋里蒸。蒸夠三個小時,再將食材舀出倒入缸里,加入煉好的豬板油、鹽、調料水、骨頭湯浸泡半個小時,讓香味一點點滲透在米和豆里。
套上“甑”(甑,與鍋很像,生鐵鑄就,無底。把甑套在鍋上,接縫處用濕麩皮密封一圈,可防止漏氣),添上水,放入“甑箅”(打滿了孔的圓形鐵壁)。再用大片荷葉“盤飯”,密實地將拌好的飯包好,就可以開始蒸飯了。蒸得時間越長,越軟越好吃。
一整夜慢火燜制,蒸飯香彌漫全村。
蒸好的豆蒸飯,紅里透亮,舀起時能帶絲。米香、豆香、油香及荷葉的清香味,打造出獨一無二長安蒸飯滋味。
那是地老天荒也會魂牽夢繞的味道。
蒸飯會據(jù)說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,最初起源于農耕時代農忙前后,人們對農作物種植收獲期間的相互幫助,一代一代延續(xù)至今。盛行于長安灃河和高冠河周邊數(shù)十個自然村,每村都有著各自的會日。
時值農歷十、十一月,一年一度的“蒸飯會”陸陸續(xù)續(xù)的來到。家家戶戶蒸飯香,呼朋喚友聚一堂,像過年一樣熱鬧。
除此之外,蒸飯會上還有祈福的祭祀、演唱傳統(tǒng)戲曲、蒸花糕、走會等豐富的內容及形式。
最熱鬧的景象就是拔花糕,凡是當年結婚的新媳婦,娘家人一定要挑著一對巨型大花糕來看女走門戶?;ǜ庥妹嬷谱鞫桑譃閮蓪?,每層夾有紅棗、花生、瓜子、桂圓,取早生貴子之意。上面飾以蘿卜雕刻各種樣式的蘿卜花。要是生了小娃就要再做一擔小糕,俗稱“大糕套小糕”。
一大清早人們就在門口等著新媳婦娘家的花糕?;ǜ獾搅艘院?,后面跟著一大群娃娃,追前跟后悄悄摘下一個蘿卜花。要是誰家結婚后一直沒有孩子,早早等在路邊拔下了石榴饃沾沾喜氣。遇見年長的則停下來,摘下蘿卜花,夸其漂亮。誰家的花糕搶的越快主人越高興,顯示出了娘家作糕的手巧心細。
親朋好友到來以后,主人招呼坐在燒炕上。以豆腐、大肉、白菜、粉條等蔬菜熬上一鍋燴菜,與蒸飯同食。
下午,主人再弄上三個涼的五個熱的菜、配上自家釀制的黃酒,與親朋好友一起品嘗,隨便拉拉家常,詢問今年的收成。飯后再給親朋好友用荷葉包一點蒸飯帶回,古會方算結束。
適逢“蒸飯古會”時節(jié),老街巷里熙熙攘攘,濃濃鄉(xiāng)情裝滿長安城。
有記憶、有情感、有家鄉(xiāng)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