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訂單:
想到臺灣,許多人心里跳出的第一個景點就是“阿里山”,而第二個接著的一定是“日月潭”,臺灣的山水之美似乎全濃縮在這兩個地方了。這個山間湖泊有如同杭州西湖般的美麗,還多了臺灣最小的原住民族群邵族人的熱情與堅毅,值得你細細品味。
日月潭無疑是臺灣最秀麗的湖泊,山青水綠,水波粼粼,就是一幅好風光,尤其是隨四季的更迭,日月潭景幻化不同的面貌,春天生意盎然、冬天靜謐神秘,許久以來,無數(shù)文人雅士、騷人墨客,編織出多首歌謠詩詞吟誦此地之美,膾炙人口如《水沙浮嶼》、《珠潭映月》、《漁舟棹歌》……這里一年四季都不乏游人前來游湖踏青,兜風在環(huán)湖的臺21線公路,蟲鳴鳥叫、清風徐徐,令人心曠神怡。
日月潭有座拉魯島,是臺灣原住民——邵族的舊聚落,據(jù)說邵族人的最高祖靈paclan就住在拉魯島(Lalu)上,是邵族人的圣地,是“日月光華”之地,因此在臺灣光復之后,改稱為光華島,并于島上設(shè)置月下老人亭;后來因為一場發(fā)生于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震毀了島上設(shè)施,重建時為尊重邵族人的傳統(tǒng),因此又將名稱改回拉魯。
日月潭位于臺灣的中央,四周群巒疊翠,海拔748米,夏天平均溫度為24度,冬天也不過15度上下,氣候可說是冬暖夏涼。
日月潭由兩個相連接的湖泊所組成,分別是外觀呈菱形的“日潭”和細長弧形狀的“月潭”。形成的原因是臺灣中部地層收到斷層、褶曲與河川侵蝕,致使這個地區(qū)形成13個大小不一的盆地,分別蓄水成為山間湖泊;由于日月潭的位置較高,受到外力侵蝕較小,因此當周邊湖泊分別因為侵蝕而小時,日月潭仍能保持原貌,并成為臺灣第一大湖泊。
有趣的是,拉魯島除了是邵族人的傳統(tǒng)圣地,它還是湖界;以此島為中心,南向看似月弧,北向則為日輪,因此便得日月潭之名。日月潭潭面景象萬千,為臺灣的八景之一,其一景一物皆渾然天成,無論四季晨昏,或乘艇游湖、駕車兜風,或登塔遠眺湖畔景觀,皆有不同的感受。
毓秀山水,堅毅邵族
日月潭除了有毓秀的山水,引人入勝之外,還有一個全臺灣最袖珍的邵族原住民族群。邵族族人向來給人的印象就是“男俊女俏”。因此就算邵族總?cè)丝跀?shù)大約只有數(shù)百人,但依舊令人印象深刻。
不熟悉臺灣原住民的民眾,很多人都將邵族與鄒族誤以為是同一族群,其實兩族群間不但分布地域不同,文化、樣貌也都迥異。
雖然現(xiàn)在的邵族人數(shù)漸減,但在歷史文獻記載中,邵族曾經(jīng)是日月潭一帶最具強勢的族群,擁有廣闊的獵場和眾多的族民,可惜在歷經(jīng)漢族墾民的崛起開發(fā)和多方面客觀的政經(jīng)環(huán)境變化后,如今的邵族勢利日趨衰微。
盡管如此,邵族在面對劣勢與嚴苛的文化環(huán)境,他們?nèi)耘f堅強、努力地面對各種沖擊與考驗,我們可以看到,現(xiàn)在的邵族族民依然自豪地擁有自己的語言、姓氏,在日月潭地區(qū),從事邵族人傳統(tǒng)的農(nóng)事,狩獵祭典也一如往昔,實在不得不敬佩其堅毅強韌的生存?zhèn)鞒械囊懔Α?/span>
臺灣地方文史工作者簡史朗,對于邵族文化很有研究,他指出,日月潭當?shù)氐纳圩鍕D女不但能干,學習能力也強,生意頭腦轉(zhuǎn)得很快,九二一地震前在日月潭觀光區(qū)賣特產(chǎn),地震后利用傳統(tǒng)文化重建的機會,年紀大的釀制小米酒或制作麻糬販賣,年輕人則去學雕刻、藤編或編織;為了讓成品更好賣,她們還懂得融合十大族的文化特色制造觀光紀念品銷售,想辦法開辟生路,這就是邵族女性的堅毅表現(xiàn)。
體驗邵族人的輕巧手藝,推薦你到義勇街走走逛逛,這條日月潭畔最熱鬧的街道,分布為數(shù)眾多的邵族土特產(chǎn)紀念品店或風味小吃店,像是面向日月潭的游潭紀念品店,販賣的商品大多為邵族人制的衣飾,由于均為手工親自縫制,造價也不低,但卻是品質(zhì)保證。還有久居于邵族的大戶毛家人所開設(shè)的拉魯土特產(chǎn)店,販售的邵族梅也是邵族婦女自制,在此寄賣。這種腌制梅是采自日月潭周圍群山內(nèi)的野生梅子,味道比工業(yè)制梅更清香。
小貼士:
門票:無
交通:從埔里出發(fā),可搭乘南投客運,自5:50~16:45,每天10班車直達日月潭。南投客運埔里站:(049)298-4031。
從水里出發(fā),可搭乘豐榮客運,自5:50~18:30,每小時一班車直達日月潭。豐榮客運:(04)2525-1819。
從臺北出發(fā),可搭乘臺汽客運直達日月潭,每小時一班。臺汽客運:(02)2312-3413、2311-9893。
祝山觀日出與神木列車班次,依日出時間或旅客數(shù)量機動調(diào)整,請于搭車之前三日向車站詢問。
臺灣旅游_臺灣旅游線路_臺灣跟團旅游:http://wap.6e7c.cn/index.php/travelroute/getByDest/8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