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訂單:
河南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,創(chuàng)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(68年),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,有中國佛教的“祖庭”和“釋源”之稱…
白馬寺座北面南,是一處保存完整、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,總面積二百余畝,其主體建筑有:天王殿、大佛殿、大雄殿、接引殿、毗盧閣五層殿堂及中國第一釋迦舍利塔。
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。它的營建與我國佛教史上著名的“永平求法”緊密相連。相傳漢明帝劉莊夜寢南宮,夢金神頭放白光,飛繞殿庭。次日得知夢為佛,遂遣使臣蔡音、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。蔡、秦等人在月氏(今阿富汗一帶)遇上了在該地游化宣教的天竺(古印度)高僧迦什摩騰、竺法蘭。蔡、秦等于是邀請佛僧到中國宣講佛法,并用白馬馱載佛經(jīng)、佛像,跋山涉水,于永平十年(67)來到京城洛陽。漢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。為銘記白馬馱經(jīng)之功,遂將寺院取名“白馬寺”。
從白馬寺始,我國僧院便泛稱為寺,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我國佛教的發(fā)源地。歷代高僧甚至外國名僧亦來此覽經(jīng)求法,所以白馬寺又被尊為“祖庭”和“釋源”。
白馬寺建寺以來,其間幾度興廢、幾度重修,尤以武則天時代興建規(guī)模最大。白馬寺為長方院落,坐北朝南,寺內(nèi)主要建筑有天王殿、大佛殿、大雄殿、接引殿、毗盧閣、齊云塔等。游覽白馬寺,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偉、莊嚴的殿閣和生動傳神的佛像,而且可以領(lǐng)略幾處包含有生動歷史故事的景物。
二僧墓
在古色古香的白馬寺山門內(nèi)大院東西兩側(cè)茂密的柏樹叢中,各有一座墳冢,這就是有名的“二僧墓”。東邊墓前石碑上刻有“漢啟道圓通摩騰大師墓”,西邊墓前石碑上刻有“漢開教總持竺法大師墓”。這兩座墓冢的主人便是拜請來漢傳經(jīng)授法的高僧──迦什摩騰和竺法蘭。石碑上的封號是宋徽宗趙佶追封的。在清涼臺上還有二位高僧的塑像,它們寄托著中國佛門弟子對二位高僧的敬慕之情。
清涼臺
被稱為“空中庭院”,是白馬寺的勝景。清康熙年間,寺內(nèi)住持和尚如誘曾作詩贊美道:“香臺寶閣碧玲瓏,花雨長年繞梵宮,石磴高懸人罕到,時聞清磬落空蒙。”這個長43米,寬33米,高6米,由青磚鑲砌的高臺,具有古代東方建筑的鮮明特色。毗盧閣重檐歇山,飛翼挑角,蔚為壯觀,配殿、僧房等附屬建筑,布局整齊,自成院落。院中古柏蒼蒼,金桂沉靜,環(huán)境清幽。相傳原為漢明帝劉莊幼時避暑和讀書的處所,后來改為天竺高僧下榻和譯經(jīng)之處。
齊云塔
齊云塔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磚塔,13層,高25米。它造型別致,在古塔中獨具特色,不可多得。齊云塔前身為白馬寺的釋迦如來舍利塔,現(xiàn)在的齊云塔為金大定十五年(1175)重建,為洛陽現(xiàn)存最早的古建筑。
白馬寺旅游攻略
門票:
50元/人學(xué)生證半價,憑白馬寺皈依證免費;佛教外寺皈依證農(nóng)歷初一,十五免費,其他時間半價。
交通:洛陽火車站乘56路公交車終點下車,關(guān)林廟乘58路到終點站,票價1.5元,打車約40元。
開放時間: 7:30 -- 17:30
美食:
洛陽水席為華夏十八種菜系中豫菜內(nèi)一大名菜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,傳說形成于隋唐時期。以湯見長,所以叫“水席”。
娛樂:
洛陽曲子具有曲牌旋律悅耳動聽的特點。它的曲牌大多曲式結(jié)構(gòu)簡短,旋律質(zhì)樸、流暢,節(jié)奏明快緊湊。便于表現(xiàn)悲劇劇目。由于它成形于軍閥混戰(zhàn)、多災(zāi)多難的洛陽,加上它的曲牌旋律多向下行,所以唱腔如訴如泣,充滿了悲傷感人的情調(diào)。 洛陽曲子劇目內(nèi)容樸素感人,劇目大多取材于人民生活與民間故事。它的表演接近現(xiàn)實生活,聽了非常樸素真實,值得一聽。
河南旅游西安周邊旅游:http://wap.6e7c.cn/index.php/travelroute/getBySubCate/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