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訂單:
質(zhì)量監(jiān)督電話:13359256886
地址:西安市李家村石化小區(qū)底商康輝旅游(李家村地鐵B口向南100米)
旅游咨詢 旅游咨詢 旅游咨詢 旅游咨詢
高大雄偉的西安鼓樓建于明洪武十三年(1380 年),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,乃是西安市的標(biāo)志性建筑,是我國現(xiàn)存的僅次于北京故宮的明代建筑,當(dāng)?shù)匕傩找詾楹?。在鼓樓上方的兩塊牌匾被認(rèn)為鼓樓的畫龍點睛之筆。朝北的匾額為“聲聞于天”,典故來自《詩經(jīng)》中的《鶴鳴》:“鶴鳴于九皋,聲聞于天……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朝南的正面匾額為“文武盛地”,此匾額記述了西安源遠(yuǎn)流長的歷史?!妒酚洝份d:“周文王都灃,武王都鎬。灃鎬之間,帝王之都也。”這些匾額可不是普通常見的匾額,單重量就重達(dá)三噸,上面的每個字都有兩丈見方,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寫得出來的。傳說“文武盛地”這個匾額就是八仙之一的鐘離權(quán)變成一個雜役書寫成的。
不過,民間的傳說把西安的鼓樓跟唐代的武則天扯上關(guān)系。西安在唐朝的時候名叫長安,是國家首都,因此鼓樓的修建乃是當(dāng)時的一件大事,據(jù)說鼓樓修成以后,金碧輝煌,氣勢不凡,竣工的那天,武則天特意前來參觀,發(fā)現(xiàn)鼓樓雖好,但美中不足的是樓上沒有匾額,于是向大臣征集了兩個匾額的文字“聲聞于天”和“文武盛地”,然后命令手下人制作了兩塊長八丈、高三丈的大匾,以重金遍求天下書法好手在上題寫這幾個字,誰知道告示貼出去數(shù)日后,居然沒有人敢前來寫字的。主管匾額的官員怕完不成任務(wù)交不了差,難保頂上的烏紗帽,更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。
這個時候,一個在鼓樓掃地的雜役自告奮勇,愿意來寫“文武盛地”這塊匾,跟他熟識的工匠們都認(rèn)為他一定是瘋了,才敢接這種掉腦袋的事情。工匠們怕他連累了大家于是跟他爭吵了起來。鬧鬧嚷嚷的嘈雜之聲,驚動了守樓的軍士和主管匾額的官員,于是他們把這位雜役帶到主管的處所,問他真的能寫匾額。這些士兵們和官員們見他穿得寒磣,出生低微,言談之中多有不屑和譏諷。主管的官員也不耐煩地命令士兵將他拖走,沒想到這位雜役卻大聲叫道:“不要我寫,恐怕沒有人能寫了!”
旁邊的官員見他這么說,也覺得這個人雖然貧寒,但相貌卻不俗,于是允諾他試一試,只見這位雜役,拿起一把大掃把,蘸著墨水,就在大匾上揮舞起來,只聽得“刷刷刷”聲響之后,“文武盛地”四個遒勁 的大字已經(jīng)寫成,官員們和士兵們當(dāng)成就驚呆了。再看那位雜役,已經(jīng)飛到云中,顯出鐘離權(quán)的像來。人們這才明白原來是大仙鐘離權(quán)下凡來為鼓樓題寫匾額的啊!從此以后這個匾額身價百倍,成為古城西安的一道風(fēng)景。這個匾額曾在日軍空襲中幸存下來,可惜于“文革”期間被焚毀。2005年4月29日,西安復(fù)制兩塊匾額并舉行鼓樓恢復(fù)“文武盛地”、“聲聞于天”牌匾懸掛儀式。西安鼓樓又重現(xiàn)了昔日的雄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