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訂單:
西安就是古代所說的長安,他有著悠久的歷史,是中國的古都之首,說道西安,我們今天就要談?wù)勎靼驳臍v史風光了。我個人覺得歷史就是一個城市的底蘊,在西安他見證了13個王朝的興衰成敗。
西安市區(qū)里隨處都可以看見濃厚的歷史氣息,西安的古城墻位于西安市中心區(qū),有城門四座,東:長樂門,西:安定門,南:永寧門,北:安遠門,每個城門都由箭樓和城樓組成?,F(xiàn)存城墻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(1374-1378),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,是我國現(xiàn)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。
走在西安的大街上,便會發(fā)現(xiàn)很多街道有著一些有趣的街名,每一條街道的名字背后,都有著它悠久而古老的歷史,每一個街名,都在見證著這座古城的發(fā)展與輝煌的明天。
東木頭市
東起東廳門,西至南大街,長890米。此街宋代時稱菜市,金時稱草場。明時這里成為府城的木頭市、枋板市,故更名為木頭市。明末,因其與聚居木器作坊的西木頭市相對,改稱為東木頭市。
東廳門
西起東木頭市,東至東縣門,長400米。因清代咸寧縣在東,稱為東縣,當時清軍廳同知署和咸寧縣初級審判、檢察兩廳設(shè)于此街,故得名東廳門。
東縣門
東起東羊市,西至東廳門,長265米。明清時期,此街中段路北為咸寧縣署,街北有縣署大門與縣門街,又因咸寧縣署在府城4、貢院門街位于西大街西段北側(cè),南起西大街,北至西舉院巷,長145米。因位于“貢院”正門前得名為貢院門街。“貢院”為明清陜西省舉行鄉(xiāng)試的考場,位于府城西北(今兒童公園)。
東舉街院巷
位于今兒童公園東側(cè),為南北巷,西起早慈巷,北至新寺巷,長424米。因西側(cè)“貢院”俗稱“舉院”而得名。1966年曾改名為奮發(fā)巷,1972年恢復(fù)原名。
舉院巷
位于今兒童公園北側(cè),東起早慈巷南口,西至牌樓巷北口,長331米。因北側(cè)“貢院”俗稱“舉院”而得名。1966年曾改名為圖強巷,1972年恢復(fù)原名。
早慈巷
位于今兒童公園東墻外,南起西舉院巷東口,北至香米園南巷,長409米。因靠“貢院”考場,為防止越墻舞弊,在院墻頭插滿棗刺而得名棗刺巷。1917年雅化為早慈巷,1966年曾改名為富強巷,1972年恢復(fù)原名。開拓與明景泰元年(公元1450年),當時西側(cè)是貢院,是舉行鄉(xiāng)試、會試的考場。為防止越墻作弊,在周圍墻原頭蓬滿棗刺而得名棗刺巷,后雅化為早慈巷。
牌樓巷
位于西門里北側(cè),南起西大街,北至西舉院巷西口,長157米。因巷南口有貢院牌樓而得名。1966年曾改名為反帝巷,1972年恢復(fù)原名。之東,習稱東縣,所以該街取名東縣。
灑金橋
為南北縱街,南起大麥市街北口,北至蓮湖路中段的老關(guān)廟什字正南,長800米。在南宋和元代稱為鐵爐街,明代改為鐵爐坊,清末以沙姓人住此街北段,得名沙家橋,后改為灑金橋。1966年曾改名為前衛(wèi)路中段,1972年恢復(fù)原名。
沾染上歷史意味的城市在現(xiàn)代的世界里總是顯得格外厚重與深沉,千年古都的層層積累在燈紅酒綠之中相守著文明的延續(xù),遺風的蕩滌。西安就這樣孤獨而偉大地屹立著,在關(guān)中平原的一方狹窄之中演繹著王朝的大氣,端倪世界的胸懷!
西安旅游線路_西安一日游_西安跟團旅游:http://wap.6e7c.cn